固特异、大陆等外资在华投资趋势解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台资、外资企业开始将投资重心转移到我国。
外资企业都很谨慎,最初采取的是收购国内企业或合资合作的方式,然后逐步走向控股或独资进行项目建设。
这些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的策略是“小步快跑”,根据资金、市场情况调整投资节奏、额度。
大连固特异公司、大陆马牌合肥轮胎公司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他们在投资中,除作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外,还做好阶段性研究,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市场环境变化、行业政策调整,都能有转圜余地。
两家公司项目进程分别见表1、表2。
从“十一五” 初期开始,出现了外资向我国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
为扩大外商投资范围,积极吸引外资,2013年、2017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连续两次对《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要求中西部地区适应外资产业转移新趋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增加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产业条目,严格控制产能过剩项目。
在2017年的《目录》中,22个中西部省(市、区)中吸引的12个外资投资项目为高性能子午胎项目。
中西部地区在汽车工业和摩托车工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但轮胎企业较少。
以四川、重庆为例,除四川海大集团、四川远星等本地企业外,仅有正新橡胶(重庆)有限公司、重庆韩泰轮胎有限公司、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等几家外来轮胎企业。
总结:
外资企业项目建设采取“小步快跑”,根据资金、市场情况调整投资节奏和额度。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积硅步以致千里,在项目建设中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