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制品表面起蜡的原因
橡胶制品表面起蜡的原因:橡胶喷霜的原因:橡胶喷霜是由于橡胶内部配合剂达到过饱和状态后,橡胶近表层的配合剂首先析出,再由内层向表层迁移析出,当配合剂在橡胶中降低到其饱和状态时,析出过程才告结束。使配合剂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橡胶喷霜的主要原因有:胶料配方设计不当,工艺操作不妥,原材料质量波动,贮存条件差,制品欠硫、制品老化等。工艺操作不当:胶料生产时,首先配合剂称量要准确,以免造成多配,使得配合剂的用量超过其在橡胶中的最大用量,并造成喷霜。其次,要按工艺操作充分压合,以免造成捣胶不均,配合剂分散不匀,使得配合剂在胶料中局部浓度过大,达到过饱和状态,而造成喷霜。再者,加入硫黄时,胶温、辊温不要过高,由于硫黄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硫黄溶解度增大,其在橡胶中的溶解速度加快,就容易引起分布不均,使得硫黄在胶料中局部含量多,局部含量少。待胶料冷却后,硫黄在胶料中的溶解度下降,胶料中局部含量过多的硫黄,便达到过饱和状态,就造成喷霜,此种喷霜也称喷硫。
橡胶杂件生产厂家简述储存条件差: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或计算的。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除与配合剂和生胶两者的化学结构、极性、结晶性、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溶解度或溶解度参数等有关外,还与贮存时的温度、压力、湿度、时间有关。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一般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升降。因此,橡胶在储存和使用时的温度高于标准温度,配合剂的用量就可能达到最大用量;而在低于标准温度时就不能用到最大用量,否则橡胶表面就会出现喷霜。列出了常用配合剂硫黄在100克不同生胶中的溶解量(克)。从中看出:硫黄在不同的生胶中有着不同的溶解度,但都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升降。可见,温度对配合剂的溶解度影响很大,直接影响着橡胶表面喷霜。橡胶储存时所受的压力、周围空气的湿度以及时间对配合剂的溶解度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压力较大,受压部位橡胶中的配合剂就会形成晶核,析出于橡胶表面,形成喷霜;如果空气的湿度过大,橡胶中极性大的配合剂对生胶(非极性)的作用减弱,配合剂溶解度下降,从而导致喷霜;储存时间越长,橡胶表面喷霜越明显,由于储存环境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并且差别较大,极易造成配合剂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喷霜。制品的欠硫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随着制品硫化程度的深浅而不同。一般在制品达到正硫化时配合剂则达到最大溶解度。这是因为在硫化交联过程中化学键(C-Sx-C、C-S-C、C-C、C-O-C等)的形成,加强了配合剂与生胶分子之间以及配合剂之间的化学结合或物理结合过程,这有利于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其次配合剂参与化学键形成的反应或它副反应,减少了配合剂的含量,降低了配合剂的浓度。所以,制品欠硫就会导致配合剂的溶解度下降使橡胶表面出现喷霜。橡胶老化大都导致硫化胶完整的均衡的网状结构发生破坏,从而也破坏了橡胶体系内各种配合剂与生胶分子以及配合剂之间的化学的或物理的结合,降低了配合剂在橡胶体系内的溶解度。因此,那些局部处于过饱和状态的配合剂便会从橡胶中游离析出,形成喷霜。橡胶老化引起的喷霜与其它类型的喷霜不同。它不是容易发生在温度低、湿度大的冬天和秋天,而是发生在温度高的夏天和阳光暴晒的环境中。